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备孕知识 > 宝宝睡觉打呼噜怎么办 正文
时间:2025-04-30 13:27:30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备孕知识
宝宝睡觉打呼噜原因宝宝还小,本身鼻道较狭窄,容易阻碍气流通过,一旦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,鼻子就容易通气不畅,宝宝熟睡后也就打起呼噜来了。实际上,宝宝打呼噜通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,
宝宝还小,宝宝本身鼻道较狭窄,睡觉容易阻碍气流通过,打呼一旦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噜办影响,鼻子就容易通气不畅,宝宝宝宝熟睡后也就打起呼噜来了。睡觉实际上,打呼宝宝打呼噜通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,噜办各位妈妈要注意分清:
生理性打呼噜:
1、宝宝哭闹次数频繁
宝宝容易哭闹是睡觉正常现象,但如果频繁哭闹,打呼宝宝的噜办咽喉部及鼻咽部粘膜容易充血、水肿,宝宝让呼吸道的睡觉变窄,另外,打呼哭闹还会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,不利于气体的流畅,进一步加重宝宝睡觉打呼噜的症状。
2、睡姿不正确
宝宝睡姿不当也会引起打呼噜现象,比如宝宝睡着后出现头部后仰,就容易导致呼吸不畅,进而引起打呼噜。
3、枕头高度不适
如果宝宝睡的枕头过高,会导致宝宝颈部过曲,增加呼吸道原有的生理弯度,进而导致呼吸不畅通。
病理性打呼噜:
1、腺样体肥大
腺样体是鼻咽腔中的淋巴组织,宝宝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也会引起打呼噜,不过,宝宝腺样体肥大是正常生理现象,如果因腺样体肥大而造成长期鼻塞或严重的打鼾,就是一种疾病了。
2、扁桃体肥大
如果宝宝反复感冒或患有过敏性鼻炎,就容易导致扁桃腺发炎而肥大,这类疾病也会引起宝宝睡觉打呼噜。
3、“小下巴症”
病症为宝宝因下巴过于狭窄,导致下颚骨往内缩,压迫到上呼吸道,从而出现打呼噜现象。不过,这种病症一般在新生儿时期就容易被医生诊断出来。
如果是生理性打呼噜,妈妈通过适当的护理方法就可以避免,但病理性打呼噜就需要引起警惕了。宝宝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,打呼噜会让宝宝睡眠质量下降,还会让宝宝缺氧,加重心脏负担。更严重的是,如果是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肥大引起的病理性打呼噜,还会造成中耳炎,直接损害宝宝的听力健康!
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打呼噜符合病理性特征,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,让耳鼻喉科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。一般而言,宝宝病理性打呼噜可先使用药物,比如,根据病情可用1%呋麻或鼾立停、普罗替林或安宫黄体酮,具体药品种类和分量要谨遵医嘱。
同时,妈妈别忘了配合药物治疗,对宝宝进行食疗。对于爱打呼噜的宝宝来说,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,不要吃油腻、煎炸、不易消化、高热量的食物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妈妈可结合宝宝的喜好给TA准备合适的美食哦。
各位妈妈已经知道,宝宝睡觉打呼噜会影响身体健康,如果宝宝和妈妈睡在一个房间,还会影响妈妈的睡眠质量。那么宝宝打呼噜的毛病应该如何预防呢?
1、改变睡姿
宝宝偶尔睡觉打呼噜可能是睡姿不当引起,所以妈妈不妨调整一下宝宝的睡姿,建议尽量采取侧卧睡姿,利于鼻腔通气。
2、调整枕头高度
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头部,可以使舌头不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,进而减少宝宝打呼噜。
3、增强体质
增强宝宝的体质可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几率,从而减少打呼噜。这方面,妈妈可以从增加食物的营养性和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做起。
4、定期体检
定期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做体检,让医生详细检查宝宝的鼻腔、下巴骨部位、咽喉有无异常,有问题早发现,可以有效避免打呼噜。正常情况下,新生儿应1-2周做一次检查;6月龄以内的宝宝每月1次;6月龄以上、1岁以下的宝宝每2月1次;1-3岁宝宝半年1次;3-18岁则每年1次。
5、适当减肥
如果宝宝身体偏胖,妈妈应该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宝宝对脂肪的摄入,让宝宝口咽部的软肉消瘦点,这样呼吸也会更顺畅。
6、手术治疗
对于腺样体和扁桃腺体确实肥大到阻挡宝宝呼吸通道的情况,妈妈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手术摘除。当然,妈妈最好通过其他预防措施来减少宝宝打呼噜的现象呢。
宝宝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,优质睡觉可使宝宝的肌肉、中枢神经等得以放松,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更为旺盛,从而利于宝宝快高长大哦。正因如此,睡觉打呼噜等睡眠障碍更应该及时发现及时避免。与此同时,妈妈还应该做好哪几件事呢?
1、选择正确的睡觉方式
为了让宝宝睡眠质量更好,妈妈应该避免搂着宝宝睡,而且建议让宝宝单独睡婴儿床,以防止大人转身时挤压到宝宝,导致宝宝呼吸不畅。
2、观察宝宝睡觉的身体状态
宝宝睡前不宜过饱或太饿,否则会在入睡时翻来覆去,睡不安稳,从而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。
3、留意睡眠中的疾病信号
如果宝宝入睡后容易惊醒,且全身干涩、面红,脉搏加快,那宝宝可能要发烧了;如果睡觉翻来覆去,且伴有口臭、肚子胀胀的,则可能是出现消食。妈妈应该在日常护理中不断总结宝宝睡眠中的疾病信号哦。
4、明确异常状况如何处理
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呼吸道被阻塞,应该用2-3个手指给宝宝做胸部按压,同时拍打宝宝的背部,看呼吸道的异物是否清理干净,同时不忘打电话叫救护车,这些抢救措施可以让大大减少宝宝出现意外状况。
长方案移植鲜胚还是冻胚好?雌激素、孕酮等是衡量标准2025-04-30 13:08
全方位的护理,清洁宝宝四重奏2025-04-30 13:06
清清爽爽从“头”开始2025-04-30 13:03
新生儿早期的智力开发2025-04-30 12:58
第三代试管婴儿省钱攻略:选经验丰富医院是重要一环2025-04-30 12:09
新生儿的模仿能力有多高2025-04-30 12:01
除去头上乳痂,还宝宝可爱本色2025-04-30 11:33
清清爽爽从“头”开始2025-04-30 11:14
取卵前卵泡大小标准公开,1个18mm要不要打夜针看完懂2025-04-30 11:03
清清爽爽从“头”开始2025-04-30 10:45
第三代试管婴儿空孕囊的原因分析,内分泌失调赫然在列2025-04-30 12:56
预防孩子龋齿的四个注意事项2025-04-30 12:40
儿童额外牙的治疗及护理方法2025-04-30 12:37
小儿咳嗽的用药与预防2025-04-30 12:16
做试管婴儿打降调针的作用分析,避免自发排卵是其一2025-04-30 12:04
吃软不吃硬,牙齿智力齐受损2025-04-30 12:04
新生宝宝皮肤娇嫩,需重点保护2025-04-30 11:40
小儿癫痫早发现治疗最关键2025-04-30 11:35
做试管婴儿怀双胎的费用与单胎一样!附一个周期的花费2025-04-30 11:32
小儿耳疾的几大分类与对策2025-04-30 11:26